不知不觉第二季已经补完了,虽然24还没出,但结局已然在望。无非是BOSS退散,主角超越,最终引领全人类走下和谐云云。看614那忽闪忽闪的眼神,不排除她跟傻娜沙子一同进化,最终进入3p的终极状态。
吐槽到此为止吧,说实话OO已经超越吐槽的境界了。遇见真正千疮百孔的作品,你还能上去按着结实的地方一顿猛揍,有那么点打落水狗的意思。但是面对OO这样的神作,何止千疮百孔,简直就如同烟云一般扩散开来,毫不受力,真是让人想骂都有点无从骂起,只得作罢了。
只是想必大家在看到双蛋机量子化一幕时,都会有些怅然,由此生出若干疑问——它从哪里化来的?它化的是啥?它要化到哪里去?
要知道双蛋化的是什么东西,它化了之后又能如何如何,我们今天不妨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什么叫量子化。
要知道量子化,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量子,这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么?
量子,原名叫能量子,是由普朗克先生发现的能量传递的最下单位。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,因为它揭示了能量的传递不是连续的。不连续又怎么样呢?就好像你从A地点到C地点,不必经过路上的B地点,那这叫什么?对,就是伟大的瞬间移动。当然,这个概念大家知道即可,不用太深究,因为跟蛋蛋量子化没啥直接联系。
就是这个看似没啥了不起的量子,启发了爱因斯坦,从而让他提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。从此引发了物理学不可逆转的颠覆。
当然,这过程是极其复杂的,无数人对之做出了贡献。在这里我无意详细阐述,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本名为《量子物理史话》的东东。但如果你不是学研派,或者对前沿物理非常感兴趣的话,我还是建议你不要轻易尝试。
来吧,让我们省略掉过程,直接进入结果。
由量子理论(即能量是有最小单位的)物理学家就物质的本质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。然后就有了一个可怕的思想实验,从根本上让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了。
这个可怕的思想实验源于一个经典实验,即我们都知道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。
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知,光具有波动性,因为它会产生干涉效果。在那个可怕的思想实验中,我们将光子换做电子,圣斗士们告诉过我们: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,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,所以当电子穿越双缝时,就等于我们自己在穿越双缝。
那么会发生什么呢?
如果电子是一个波。那么它就不可能打在双缝后面的屏幕上形成明暗带——你见过电磁波打出的明暗带么?显然没有。那么电子很显然是一个粒子。
但如果电子是一个粒子,那它就不可能同时穿越两条缝对吧?当然,它有影分身的情况除外。那么当它通过其中一条缝时,我们很不厚道的将另一条缝关闭,会发生什么呢?电子本应该傻乎乎的继续按波浪状前进,然后按它应有的几率落在暗区里。但事实上我们发现,从未有那么笨的电子会落进暗区,所有电子都心照不宣的变成了一条直线。
问题就在这里:它怎么知道另一条缝关闭了呢?它凭啥会知道另一条缝关闭了呢?它不可能知道另一条缝关闭了啊!
神奇的电子,伟大的电子,我真TM忍不住要赞美你。就是你这个无所不知的小东西,搞到目前的物理学界一片乌烟瘴气。搞到蛋蛋也TM的量子化了。
为了解释电子为啥知道另一条缝关闭了,物理学家们抛出了几种观点,也就是现今量子物理的几种解释。
第一个就是哥本哈根解释。
该理论认为,既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,那么电子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,因为人是由电子构成的,所以人也有波粒二象性。人贵为万物之灵都这样了,那宇宙万物当然得跟着具有这XXX性。这就是著名的波函数。
该理论认为,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不确定的波函数,只有当我们开始观察的时候,波函数才会坍缩,变成实实在在的物体。这个理论真的不那么美妙,它让昨天还实实在在的宇宙,实实在在的地球,实实在在的我变成了一个波函数,需要有人观察才会存在,没人观察的时候就是一团混沌……为了解释这个宇宙,而把自己搞成一堆浆糊,这委实不算一个好办法。
但这个理论我们现在用的上。
所以蛋蛋的所谓量子化,就是将自己转换成波函数,并且以自己的意志坍缩。当它是波函数的时候,它是不具备形体的,而且有无限的可能性。因为根据测不准原理,当它作为一个波时,它可以出现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,它与这个宇宙是一体的。
阿弥陀佛,善哉善哉。
所以关于蛋蛋量子化的一幕应该这样解释:那谁谁一剑刺过去的时候——不好意思,我已经记不清那路人叫啥了——蛋蛋就发散了,变成了一个概率波。不存在于宇宙中,同时又存在于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。然后下一秒,它以自己的意志坍缩在那便当同学的身后——我打。很不幸没打中,但当对方打过来的时候,咱又发散了。
你打不到我,你就是打不到我。
于是,你打我我就发散,我打你的时候我就坍缩。而且坍缩在我喜欢的位置,坍缩在你最别扭的角度。正所谓敌进我退,敌退我进,由此立于不败之地是也。
而这,就是量子化的真相。
吐槽到此为止吧,说实话OO已经超越吐槽的境界了。遇见真正千疮百孔的作品,你还能上去按着结实的地方一顿猛揍,有那么点打落水狗的意思。但是面对OO这样的神作,何止千疮百孔,简直就如同烟云一般扩散开来,毫不受力,真是让人想骂都有点无从骂起,只得作罢了。
只是想必大家在看到双蛋机量子化一幕时,都会有些怅然,由此生出若干疑问——它从哪里化来的?它化的是啥?它要化到哪里去?
要知道双蛋化的是什么东西,它化了之后又能如何如何,我们今天不妨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什么叫量子化。
要知道量子化,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量子,这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么?
量子,原名叫能量子,是由普朗克先生发现的能量传递的最下单位。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,因为它揭示了能量的传递不是连续的。不连续又怎么样呢?就好像你从A地点到C地点,不必经过路上的B地点,那这叫什么?对,就是伟大的瞬间移动。当然,这个概念大家知道即可,不用太深究,因为跟蛋蛋量子化没啥直接联系。
就是这个看似没啥了不起的量子,启发了爱因斯坦,从而让他提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。从此引发了物理学不可逆转的颠覆。
当然,这过程是极其复杂的,无数人对之做出了贡献。在这里我无意详细阐述,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本名为《量子物理史话》的东东。但如果你不是学研派,或者对前沿物理非常感兴趣的话,我还是建议你不要轻易尝试。
来吧,让我们省略掉过程,直接进入结果。
由量子理论(即能量是有最小单位的)物理学家就物质的本质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。然后就有了一个可怕的思想实验,从根本上让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了。
这个可怕的思想实验源于一个经典实验,即我们都知道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。
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知,光具有波动性,因为它会产生干涉效果。在那个可怕的思想实验中,我们将光子换做电子,圣斗士们告诉过我们: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,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,所以当电子穿越双缝时,就等于我们自己在穿越双缝。
那么会发生什么呢?
如果电子是一个波。那么它就不可能打在双缝后面的屏幕上形成明暗带——你见过电磁波打出的明暗带么?显然没有。那么电子很显然是一个粒子。
但如果电子是一个粒子,那它就不可能同时穿越两条缝对吧?当然,它有影分身的情况除外。那么当它通过其中一条缝时,我们很不厚道的将另一条缝关闭,会发生什么呢?电子本应该傻乎乎的继续按波浪状前进,然后按它应有的几率落在暗区里。但事实上我们发现,从未有那么笨的电子会落进暗区,所有电子都心照不宣的变成了一条直线。
问题就在这里:它怎么知道另一条缝关闭了呢?它凭啥会知道另一条缝关闭了呢?它不可能知道另一条缝关闭了啊!
神奇的电子,伟大的电子,我真TM忍不住要赞美你。就是你这个无所不知的小东西,搞到目前的物理学界一片乌烟瘴气。搞到蛋蛋也TM的量子化了。
为了解释电子为啥知道另一条缝关闭了,物理学家们抛出了几种观点,也就是现今量子物理的几种解释。
第一个就是哥本哈根解释。
该理论认为,既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,那么电子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,因为人是由电子构成的,所以人也有波粒二象性。人贵为万物之灵都这样了,那宇宙万物当然得跟着具有这XXX性。这就是著名的波函数。
该理论认为,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不确定的波函数,只有当我们开始观察的时候,波函数才会坍缩,变成实实在在的物体。这个理论真的不那么美妙,它让昨天还实实在在的宇宙,实实在在的地球,实实在在的我变成了一个波函数,需要有人观察才会存在,没人观察的时候就是一团混沌……为了解释这个宇宙,而把自己搞成一堆浆糊,这委实不算一个好办法。
但这个理论我们现在用的上。
所以蛋蛋的所谓量子化,就是将自己转换成波函数,并且以自己的意志坍缩。当它是波函数的时候,它是不具备形体的,而且有无限的可能性。因为根据测不准原理,当它作为一个波时,它可以出现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,它与这个宇宙是一体的。
阿弥陀佛,善哉善哉。
所以关于蛋蛋量子化的一幕应该这样解释:那谁谁一剑刺过去的时候——不好意思,我已经记不清那路人叫啥了——蛋蛋就发散了,变成了一个概率波。不存在于宇宙中,同时又存在于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。然后下一秒,它以自己的意志坍缩在那便当同学的身后——我打。很不幸没打中,但当对方打过来的时候,咱又发散了。
你打不到我,你就是打不到我。
于是,你打我我就发散,我打你的时候我就坍缩。而且坍缩在我喜欢的位置,坍缩在你最别扭的角度。正所谓敌进我退,敌退我进,由此立于不败之地是也。
而这,就是量子化的真相。